說到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城市,大家可能一想便覺得是上海或者香港。
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對上海可能更為熟悉,畢竟「中國魔都」的名號可謂是聲名遠揚。
而對於香港,很多人可能只是有所了解,但很少去過。
早在19世紀以前,香港還只是普通的小漁村,可如今已一躍成為國際繁華大都市。
事實上,我們去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狀況時,不應該只關注城市的大小規模,畢竟有些小城市也蘊含著極大的投資和開發價值。
在我國大陸就有這樣一個小城市,就規模而言,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值得開發,但它卻吸引了許家印、王健林等商界大佬的投資。
這也不禁讓人感嘆,中國或將有第二個香港誕生了?究竟是什麼樣的城市魅力如此之大呢?
這個神秘的城市便是廣州南沙。
提到廣州,在中國肯定家喻戶曉,而說到南沙,我想大多數人可能都不太清楚。
因為南沙屬於廣州的偏遠地區,但南沙區又在廣州的行政區域,很多人便是衝著這一點來南沙投資的。
除此之外,南沙地區跟東莞、深圳、香港和澳門離得很近,這也是它的地理優勢。
儘管南沙區目前在廣州還沒有什麼名氣,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,無疑是最適合投資的機遇之地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幾年來一直都有國內富豪選擇在南沙投資,其中包括我國著名企業家霍英東,其早在多年前就在南沙大力投資了。
之後像王健林、許家印等商界大佬,也紛紛在南沙投資。
事實上在很久以前,王健林便對南沙這個不知名小城情有獨鍾了,之後更是投資幾十億在南沙建立連鎖企業,可以說他十分相信南沙的發展潛力。
正因為如此,如今他旗下的萬達集團在南沙經過多年的發展後,早已聲名遠揚。
作為商界大佬,王健林對投資一直有著獨到的眼光。事實證明,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。
不光是王健林,許家印也在南沙地區投資了上千億,來創建新能源汽車基地,畢竟這是大灣區中心位置。
南沙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,在這裡投資必定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不光如此,等新能源汽車基地建成後,還能吸引周邊發達地區的人才就業,這樣在未來才能走得更遠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王健林和許家印都是在南沙初步發展後才進行投資的。
相比之下,霍英東在1970年後就已經注意到南沙了,當時基本沒人願意在這兒投資,但霍英東對此卻有不同看法。
他認為南沙極具投資價值,此後他還在南沙群島等地,修建了一系列包括公路在內的基建設施,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南沙地區的經濟發展。
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,霍英東的投資幾乎沒有成效。
他明知會虧錢,卻仍舊堅持到底。
事實也證明霍英東是對的,以前在南沙買的地,現在已經翻了好幾倍。
起初霍英東打算在南沙投資時,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幾乎都是反對的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再加上此前的巨額投資,南沙的發展進程已然十分可觀。
在以前還未大規模開發的時候,霍英東曾斥資購買二十多公里地,這些地在後來已經漲到了每平方三萬左右!
霍英東早些時候修建的公路等基建設施,基本上都是不賺錢的,甚至可能要倒貼。
作為一名合格的商人,肯定是要以賺錢為目的的,因此投資基建期間,霍英東也不忘在南沙大批量購買土地。
這樣隨著南沙的發展,這些地的價格也跟著升值,霍英東最終還是賺的。
不得不說,商界大佬的目光是常人遠不可及的。
一開始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被祖國「拋棄」的地方,然而他們卻能從中發現價值並投資。
可見人不僅要有發展的眼光,還要勇於嘗試。
我們在前面提到,南沙極具投資價值,那麼這些價值具體體現在哪裡呢?南沙的前途又在何方?
要弄清楚這些問題,首先要了解南沙的地理位置。
南沙位於珠江口,距北部的廣州市中心城區大概50公里,與這些城區之間還留有大量空白地帶。
通常來說,50公里已經超出中國大城市的平均半徑了,這個範圍基本不可能與中心城區一同發展。
並且南沙新區原本還是鄉鎮地區,它的基建設施水平也僅是普通級別,可以說完全沒有發展底子。
正常來說,以南沙這種發展條件,幾乎不可能發展為現代都市。那麼為什麼廣州會如此看重它呢?
從上個世紀霍英東在南沙投資到現在,南沙的發展已有二十多年歷史了,期間沉澱的資金已超過幾千億。
如此大手筆的投資,廣州選擇其作為新區的背後,肯定有足夠的理由。
首先便是港口依託,這也是南沙最大的優勢。
南沙港作為廣州港集團最大的港區,其吞吐量占比達廣州市70%以上。
眾所周知,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是從港口發展而成的,例如香港、東京、舊金山、紐約、新加坡等,發源地都是港口。
因為港口可以為周邊地區帶來各類資金鍊和物流,並且是不間斷地。
而這也為吸引產業投資和人口聚集埋下了伏筆,因此在港口地區建城,符合國際認可的客觀發展規律。
其次是區位特殊,之前提到,儘管南沙離廣州市中心較遠,但離珠三角卻很近。
從地圖上看,南沙與佛山、中山是直接相連的,而且與深圳、東莞僅一水之隔。
即使到香港澳門,幾乎也只要一小時。
不僅如此,南沙港所處的位置龍穴島,與深圳機場也是隔海相望,最近的直線距離僅八公里。
以後要是在這邊修建橋樑,那對於南沙將有重大意義。
屆時南沙與深圳幾乎同城化,進一步促進了廣深交流。
南沙這種獨特的區位條件,即使是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也望塵莫及。
畢竟浦東背後僅有上海,而南沙的背後不僅是廣州,還能仰仗東莞、深圳、佛山,甚至連港澳地區都能沾點光,其「朋友圈」已廣到離譜。
最後便是政策需要,城市要想得到發展,肯定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。
尤其是廣州這樣的綜合性大城市,與國家的關係可謂是緊緊相連。
對廣州來說,南沙是一張很好的底牌,畢竟它擁有世界級港口,又離港澳地區較近,幾乎處於珠三角中心,想不得到發展都難。
試想一下,如果南沙沒有港口條件和位置關係,誰還會想去大力投資建設呢?
現在我們應該已經大體知道,南沙有諸多優勢條件,足以讓它在未來迅速發展。
其最大優勢的港口條件,也是南沙能作為新區的根本原因,未來的經濟基本都會圍繞港口周邊產業做文章。
畢竟大多數產業都是因港口而生的,例如造船業、航運業、遊輪、海洋設備以及相關經濟產業,這些都能靠港口發展起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廣州的國家級新區、自貿區、郵輪母港以及造船廠,全都在南沙建立。
畢竟南沙作為廣州僅有的出海口,別的地方根本無法替代。
再加上靠近深圳和港澳地區,大灣區的發展規劃公布以後,大多城市的發展紛紛向這些地區靠攏。
南沙作為珠三角幾何中心的關鍵地區,正憑藉其優越的地理優勢贏得盆滿缽滿。
土地因素也是南沙地區的發展前景。
如今珠三角地區早已寸土寸金,基本上誰有土地誰就是贏家。
咱們可以聯想到華為為何在東莞松山湖地區建設終端總部,其中的原因便是東莞肯給地。
如今我們知道,南沙已是我國集新區、自貿區為一體的廣州副中心,其地位價值不言而喻。
儘管南沙目前的經濟發展已十分迅速,但還是存在人口不足等問題。
有專家認為,只有將南沙和中心城區分開管理,在戶籍、購房、引進人才等政策方面上的支持,才能讓南沙地區的人口聚集起來。
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,南沙的經濟增速非常穩定,今年的第一季度GDP總值就達到了442.09億元,同比增長20.6%。
這也是自疫情以來較為穩定地提升趨勢。
除此之外,南沙區也是廣州市中稅收總額,和公共預算收入提高最快的區。
2020年稅收總額已達450.3億元,同比增長10.2%,公共預算收入90.3億元,增長達7.5%。這兩項增速均為全市第一。
那麼為何南沙能有如此高的經濟增速呢?關鍵原因便是這裡聚集了眾多大項目。
據相關消息報道,南沙目前已落戶多個世界五百強企業投資項目,此外三大新能源汽車項目也正全力推進。
其中廣汽新能源在擴大投資生產,蔚來汽車產業化也在不斷推進。
不僅如此,南沙國際郵輪碼頭也營運了數年,其母港旅客量在國內位居前列,這無疑大大推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。
事實上,來過南沙的人應該清楚,這幾年南沙的人氣相比以往已經天差地別了。
如今地鐵四號線南延段已正式開通,地鐵十八號線土建工程也宣告結束,而這些之後帶來的客流量幾乎難以估量。
要知道,在早幾年,廣州地鐵多數線路的客流量增長幾乎停滯不前,部分線路甚至出現負增長。
除了交通,南沙的商業檔次也帶來了人氣變化。
以前你在南沙可能找不到像樣的購物中心買杯星巴克,但王健林投資以後,萬達等廣場也隨之開業,現在都是隨處可見的大品牌。
也說明南沙因為商業檔次的提高,而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活力。
截止至2020年十一月份,南沙的常住人口已超過84萬,相比十年以前增長超225%!
這個增速早已超過市區平均水平。但南沙的人口基數還是個問題,想要達到此前規劃的200萬人,還是有點難的。
總而言之,南沙地區正靠著自身的優勢逐步推進發展。
雖然在短時間內無法超越香港,但在未來的發展長跑上,其蘊含的潛力並不亞於香港,相信終有一天會超越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