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新一輪的晶片競爭進入白熱化。之前有人認為,5nm工藝已經是晶片的極限。
但是各大晶片巨頭,為了保持自己的領先地位,仍然克服萬難,向更高晶片製程進發。
首先是三星率先公布突破3nm晶片生產工藝。三星還宣布,要投資1000億美元,力爭在2025年之前,超越台積電。
而IBM毫不示弱,直接宣布,他們已經掌握了全球首個2nm晶片製造技術。
前幾天台積電更是宣布,已經在1 nm晶片領域獲得重要進展。
台積電
3nm、2nm、1nm晶片接連被攻克,有人表示驚嘆,也有人表示懷疑。
目前在高端電子領域,使用最多的就是7nm晶片。雖然5nm的晶片已經可以量產,但幾乎都是用在手機上,而且沒有幾個型號的手機,能夠使用5nm晶片。
高端晶片生產工藝非常複雜,科學家可以設計出最頂級的晶片,但是晶片生產的設備和工藝,不一定能跟得上。
只要這些頂級晶片還沒有生產出來,這三家企業就有吹牛的嫌疑。而吹牛的目的,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。
晶片巨頭紛紛宣布取得重要突破,那麼我們國內的晶片工藝,何時能更上一層樓呢?
作為國產晶片的希望,中芯國際被人們時刻關注,就正常不過了。
早在去年中芯國際就宣布,將在今年4月份進行試生產7nm晶片。
但是很遺憾,現在都已經5月份了,我們還是沒有聽到,中芯生產出7nm晶片的消息。
5月14號,中芯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,從數據上看,中芯的主要收入要收入,還是來自40nm、55nm等較為低端的晶片,而且這些晶片的訂單還在不斷飆升。
中芯宣布,他們未來將投資700億,重點發展28nm晶片工藝。
有人就疑問,中芯為何在低端晶片領域重點發力,而不去攻克更高端的晶片製程呢?
但是美媒卻發文指出,中芯的選擇是明智的,理由有以下三點。
第一、 放眼全球市場, 28nm晶片的需求非常大。
我們國內對28納米晶片的需求更是強勁,中芯的做法非但不會造成產能浪費,反而能彌補國內的產能空缺。
第二、 中芯也想生產更高端的晶片,但高端光刻機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。
而且生產高端晶片投入巨大,對中芯來說也是巨大的負擔。先把純國產的28nm晶片,生產線發展起來,也就不用擔心老美搞出其他花樣了。
第三、 生產更高端的晶片,就要用到更高程度的純矽,這些材料也會被老美控制。
所以中芯先發展自己成熟的工藝,壯大自己後,再謀求更高的發展,戰略正確。
中芯國際的做法,也同樣是任正非的選擇。去年,華為耗資200億進軍晶片產業,也是從中低端的45nm晶片開始,逐步向高端工藝推進。
任正非的想法非常簡單,他說對於晶片生產,華為是門外漢,要實現中國芯,就要從基礎做起。一步登天,不切實際!
對於外國媒體的看法,您有什麼意見呢,歡迎留言討論。
2021-05-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