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為的鴻蒙系統發布之後,關於鴻蒙的爭論也開始向兩極分化。
已經升級鴻蒙的用戶,評價都很中肯,認為鴻蒙系統非常流暢,絲毫不遜色於安卓和蘋果的系統。
而對鴻蒙持有偏見的人,還是固執地認為,鴻蒙就是套殼的安卓。
有理性的人指出,如果說鴻蒙可以兼容安卓的應用,就是套殼安卓,那麼在電腦上,也可以使用模擬器運行安卓軟體,難道微軟的Windows也是套殼的安卓嗎?這個論調顯然站不住腳!
鴻蒙是否比蘋果和安卓的系統更好用,要用數據來說話。
華為鴻蒙系統總負責人王成錄表示,鴻蒙系統的流暢度,比華為使用的上一代安卓系統有更大的提升,可以確保3年時間不卡頓。另外鴻蒙系統,還可以增強手機的續航時間。比如在運行某款大型遊戲時,使用鴻蒙的華為手機可以暢玩超過5 小時,而蘋果相同配置的手機,只能使用3.9個小時。
如果說,王成錄的表態還有點自賣自誇的嫌疑,那麼來自第三方檢測平台的測試數據就更有說服力。
蘋果CEO 庫克
蘋果的系統一向以流暢,安全著稱。其實要得到這樣的流暢度,蘋果手機需要清除其他後台應用才能實現。那麼鴻蒙的表現又如何呢?
根據魯大師利用華為P40Pro和iPhone12 Pro Max的評測結果,依次打開22個常用的APP, 華為鴻蒙的頁面恢復率高達95.45%,而iPhone的恢復率只有31.82%。
也就是說蘋果的很多後台應用都被關閉了,而鴻蒙的後台應用幾乎都還在。相比蘋果手機,鴻蒙有著體驗不中斷的優勢。
多個APP同時運行,鴻蒙的流暢度依然不遜色與蘋果手機,這樣的測試數據估計也給了蘋果CEO庫克「當頭一棒」,蘋果系統的優越性大打折扣。
鴻蒙要挑戰的對手,不止是蘋果,還有谷歌的安卓系統。
現在鴻蒙系統可以兼容安卓的應用,那麼谷歌會禁止鴻蒙兼容安卓嗎?
谷歌其實不是不想,而是他們無法做到。安卓系統屬於開源共建,現在很多的安卓代碼並不是谷歌創建的,華為也擁有很多安卓底層的重要技術專利。
鴻蒙和安卓都是基於Linux開發,本身就是開原始碼,所有人都可以使用,所以谷歌自然沒有權利禁止鴻蒙使用安卓。
面對來勢洶洶的鴻蒙系統,有美國媒體表示,現在事情變大了。
鴻蒙具有跨平台、多屏聯動、跨屏協作的功能,這一點就已經領先谷歌、蘋果。
最重要的是,華為已經將鴻蒙系統最核心的技術捐給工信部,這意味鴻蒙已經不再屬於華為,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。越來越多的國內廠商支持鴻蒙系統是大勢所趨。
谷歌和蘋果再也不能一家獨大,三分天下有其一,鴻蒙真的來了。
鴻蒙能有現在出色的表現,任正非居安思危的理念,以及華為各個部門 部門的齊心協力功不可沒。
不努力,命運就在別人手中!加油干,未來在自己手中!
鴻蒙的出現,是我國科技界最好的勵志教材。